構建“聽書”公益平臺 更好服務視障群體
民盟盟員、徐匯區檔案局方志科副科長朱曦反映,經調研發現,當前,上海為視障人群提供的閱讀服務仍然局限在盲文圖書、聽讀屏軟件、人工有聲圖書等傳統方式。如,上海殘疾人聯合會提供的有聲讀物,全部數量僅768本,均為真人朗讀,與海量線上數字內容相比猶如滄海一粟;又如上海圖書館“無障礙數字圖書館”,最新更新或為2012年。
隨著AI語音技術的日漸成熟,以“聽書”為代表的線上平臺呈現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建議上海構建“聽書”公益平臺建設,為視障群體服務,讓AI朗讀為視障人群提升學習和閱讀的幸福感。具體建議如下:
一、主動尋求技術對接,建設“聽書”公益平臺上海部分視障人群雖已配有盲人智能手機,且不少手機廠商也在開發相應視障設備,但視障群體對于閱讀APP和“聽書”知之甚少。建議將語音朗讀技術和資源集成到同一平臺,為視障群體打造一個高質量、大容量、有溫度、有深度的免費有聲閱讀平臺?梢砸劳“隨申辦市民云”和“助殘云”等優質線上平臺,推進三大整合:將語音朗讀AI技術和三方服務整合到平臺內;將服務視障群體的“出口”和數字內容“聽書”的入口整合到平臺內;將全網無障礙改造目標和無障礙語音云服務整合到平臺內。
二、引導社會力量,豐富“聽書”內容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數字知識內容的“盲道”建設,推進落實“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實施、項目獨立運作、專家全程指導、第三方機構評估”的助殘服務新模式。順應“紙聲同步、紙聲聯動”的行業趨勢,在“聽書”公益平臺的建設中,推進更多數字版權圖書內容,納入政府購買助殘服務目錄,逐步擴大購買服務規模。而對于線上大量公共版權圖書內容,平臺均可以作為基礎內容引入。
同時,通過“聽書”公益平臺,不僅有助于推動視障服務“扶貧”,為貧困地區視障群體服務貢獻上海力量;更有助于拓展視障服務的國際交流渠道和合作領域,推進在殘疾人領域的開拓性實踐。
(徐匯區政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