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健康發展
翁文磊[1]
近年來,在線新經濟產業在上海呈現出“在線新平臺”“在線新技術”“在線新業態”“在線新消費”“在線新品牌”多元動能齊發力的態勢,在線醫療、金融服務、展覽展示、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一批在線新經濟企業成長壯大,樹立了行業優勢與影響力。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一是人才資源因識別困難導致供給和配置不到位。在線新經濟領域的專業技術研發人才和產業應用人才較難區分。直播帶貨等網紅人才能帶來較大的流量和稅收,但科技含量較低;專業研發人才的成果轉化和應用能力尚不足且未得到相應重視。由于人才資源識別困難,導致培養、落戶、住宿、交通等人才服務配套制度不完善;又由于在線新經濟產業園區定位還不夠明確和細化,對于需要引進什么樣的人才比較模糊。
二是行業發展與監管、服務不匹配問題較突出。如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數字鴻溝”限制了在線新經濟產業的受惠人群;在線新經濟平臺企業在做強做大的同時,平臺壟斷現象日益突出;政府部門的服務與監管面臨很大挑戰,既要規范行業發展,打造公平競爭氛圍,又要寬容新業態新模式,為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些都給政府監管體制與服務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為此,建議:
一、精準匹配人才資源,讓上海成為在線新經濟人才薈聚的高地。上?蔀樵诰新經濟人才作分類梳理,如掌握科技前沿的專業性人才、面向經濟主戰場的應用型人才、對上海經濟增長貢獻度較大的新業態創新人才、上海未來戰略發展急需的儲備性人才等,因人而異、因才施策。同時,強化數字型人才職業教育,探索職業培訓外包模式,并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做好有關人才資格認證工作,提供適應新時代人才需要的人才發展環境和人才服務體系。
二、探索營造審慎監管、包容業態發展的新環境。填補“數字鴻溝”,需要加快新基建和互聯網服務改造,推動建立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長效機制。針對平臺壟斷,需要綜合考慮行業特征、市場行為、就業保障、數據管理等因素,通過綜合監管和行業監管等多種手段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應對在線新經濟自身發展的無序及對傳統行業的沖擊,監管部門需在寬容新事物的同時重視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優化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三、完善體系支撐,創造有利于孕育創新的生態鏈。圍繞產業需求,構建資本導入、運營賦能、資源導入、知識賦能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在線新經濟企業提供企業融資、企業孵化、服務中介等專業服務支撐體系。針對在線新經濟的特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創新氛圍活躍化,創新要素高級化,創新主體協同化,創新輻射擴大化。
(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市婦聯供稿)
[1]此稿件根據市政協十三屆三十次常委會議“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專題發言整理。作者系市政協常委、婦聯界別召集人、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市婦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