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發展戰略研究和加大藝術人才引進政策供給的建議
市政協常委,民盟盟員,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反映,近年來,上海電影產業發展生態日益優化,創作氛圍不斷提升,集中體現在影視公司注冊數量、立項出品影片數量、票房排名前列數量、重要獲獎影片數量等相關指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高端影視創作人才“南下”“北上”匯聚上海,人才高地優勢顯現。隨著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發展階段,新的機遇和挑戰也隨之而來。
一、世界電影產業發展格局受疫情影響發生重大變化。中國電影迎來了好萊塢電影產業轉移和電影工業全球分工合作的發展機遇,上海電影如何應變求變,在世界電影產業大變局中獲取先發優勢,爭取主動權和制高點,同時把握“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讓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建設融入全球電影工業體系,需要戰略層面的研究支持。
二、上海影視生產資源要素集聚程度仍有待提升。近年,許多獲獎影片雖是上海公司出品,但其核心創制、發行團隊卻并非上海擁有,母公司只是注冊地在上海,實際團隊在北京、浙江、海南等地,影視生產資源要素集聚程度以及協同效果不甚理想,上下游產業環節溝通成本較高。上海要培育影視攝制的策源地和主節點,如何促進電影商業價值快速體現,實現電影產業集群發展,同樣需要在戰略層面深入研究。
三、在藝術人文高端人才引進方面期待更多政策供給。目前關于引進人才落戶、職稱評定等政策,主要以自然科學專業人才為標準,如年齡55周歲以下、學歷要求博士等等。藝術人文學科人才基于專業特性,成果積累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出成績的年齡段通常在中年以后,有些在行業領域內成果卓著的文藝人才,因年齡、學歷、職稱等達不到要求而無法引進。此外,人才引進的經費缺口集中在薪酬支付,尤其是外籍專家年薪基本在百萬以上,合同至少三年,經費缺口很大。
為此,建議:
一、形成支撐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建設的政策思想體系和學術支持體系。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成立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聘請國際一流的業界、學界和政界的相關專業人士,組建權威電影產業發展智囊機構,探討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建設重大發展問題。在目前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上海電影年度產業報告》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年度發展報告藍皮書》,將其升級為市級層面的年度發展報告,形成更權威的研究、撰述、出版和發布,既是年度工作總結,又是影視攝制理論闡述。
二、支持高校院所成立上海電影智庫。在政策、制度和資金方面,支持條件成熟的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成立上海電影智庫或者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研究機構,實現差異化定位和多維度匯聚,逐步構建上海國際影視攝制中心綜合研究體系并推進學科化,納入科研、課程、教材系統,招收相關方向研究生。
三、放寬對藝術人文學科人才引進的政策限制?紤]到藝術人文學科人才的特點,制定區別于一般理工科人才的標準。加大學校引才經費自主權,探索實行“績效目標—自主分配”機制,按照績效目標考核高校的引才數量和質量,市教委核定資助經費總額,再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發放時間(可分批發放)、發放標準(可一人一策)等方面享有更多自主權。
(民盟市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