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全市醫衛發展布局
張懷瓊
從醫療衛生領域看,近年來,五個新城醫療衛生水平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功能尚不強,發展仍不平衡,資源配置標準與中心城區相比差距很大。對照新城建設要強化獨立性、綜合性城市功能等要求,現有的新城醫療衛生規劃有三個“缺乏”:一是面對五個新城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中心城區的差距,缺乏增強其服務功能并有效降低對中心城區依附性的有力舉措;二是現有的新城醫療規劃仍僅以滿足本區域百姓醫療服務需求為主,缺乏為長三角或國內外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資源配置和能力建設方案;三是個別新城的規劃對“公共服務賦能新城建設”以及作為承載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舉措等目標,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行動。
上海是全國優質醫療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優質的醫療服務和高質量的醫療水平一直是上海公共服務的最大亮點。然而囿于歷史原因,目前全國最好的數十家三級甲等綜合性或?漆t院都集中在徐匯、黃浦、靜安、楊浦、虹口等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過于集中以及地理空間限制,一是影響了這些優質醫療機構進一步做大做強,限制了其發展;二是由于來自全國以及部分海外患者的求醫,更加劇了中心城區的道路和人員擁擠,影響了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和功能的有效發揮。為此,筆者就優化全市醫療衛生發展布局提出如下建議:
從上海整體角度統籌規劃和布局。國家將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醫學臨床研究中心和醫學中心等項目,本市已經具備承接建設的單位或項目,應將主體優先布局在“五個新城”。市級三甲醫院,應結合規劃逐步將醫院主體轉移至新城。
明確新城“高標準、高品質、高能級”的建設標準。建議將“高標準、高品質、高能級”作為新城醫療資源配置的標準和要求,同時結合新城在發展空間、人口規模以及作為上海第一都市圈的優勢,統籌教育、醫療和研究機構布局,進一步做大做強本市高等醫學教育和臨床學科。
打造新城醫療衛生“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新城公共服務建設不僅要對標高水平,同時還要著眼于“創新和引領”以及數字化轉型。近年來,數字化、人工智能以及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極大推動了醫學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建議根據上海醫療衛生發展的國內外聲譽地位,積極向國家爭取最新醫療技術、醫療方法、診療設備和最新研發藥物等在新城臨床應用的先行先試特區政策,實現醫療技術、裝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
新城要引領長三角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創新。作為輻射和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節點城市,新城應率先探索醫療衛生一體化建設的制度創新。例如,實現醫療機構和人員執業許可、疾病預防、慢病管理以及監督檢查等信息一體化和異地互認。
。ㄗ髡呦凳姓䥇f教科文衛體委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