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要多說“有用的話”——訪全國政協委員藍閩波
參政議政要多說“行話”“真話”“有用的話”,不說“虛話”“無關痛癢的話”——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4年來,藍閩波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從推動科研儀器資源共享,到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作為科研工作者,藍閩波一直都關注自己熟悉的領域,琢磨問題,提出對策,通過用好政協委員的話語權,為推動科技事業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助力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
藍閩波在科研領域耕耘近40年,對于各種科研問題和短板,他感觸很深。其中,因為在華東理工大學長期負責科研儀器管理,對于科研儀器使用問題,他尤為關注。
“我們國家經濟財力有限,因此需要提高科研儀器的利用率,這樣既能避免重復購置造成浪費,也能滿足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需要。”藍閩波說。
圍繞“科研儀器共享”這一議題,他作了大量調研。結果發現,不少國家已通過立法、制定政策,保障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不少重大科研儀器購置后,向所有科研機構和科研工作者開放,從而提高科研儀器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成本。相比之下,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一項針對全國高校價值40萬元以上科研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調查顯示,2/3的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還有待提高。
在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藍閩波遞交提案,針對部分科研儀器閑置和浪費的現象,他建議我國出臺相關法律,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保障科研儀器設施的開放共享。
這件提案受到相關部委高度關注。全國兩會結束后,相關部委的一名司長專程來滬,與藍閩波就提案辦理進行溝通。在一間高校會議室中,雙方談了整整一個下午,對于如何提高科研儀器的使用效率,藍閩波不僅反映了基層的實際問題和實際需求,而且提出了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操作辦法,給政府部門出了不少“好主意”,得到對方高度認同。
不久之后,在相關部委的支持下,全國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項目設立了,這讓藍閩波倍感振奮。同時,他也發現,雖然參加單位提供共享的各類大型儀器都實現了對外開放,但受管理條塊及條件限制,各共享體系之間相對獨立,沒有形成信息互通,還有許多大型儀器設備未能進入開放平臺,科研設施與儀器總體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仍十分有限。
于是,藍閩波再次深入調研。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圍繞進一步推進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他遞交提案建議,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家共享儀器網絡管理平臺,向社會提供便捷的共享儀器設備信息服務。
令人欣慰的是,那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科研資源開放共享是大勢所趨,我要做的,就是為這項事業‘添柴加火’。”
除了助力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外,提交提案助力“科研儀器設備維修反壟斷”,同樣堪稱藍閩波參政議政生涯的“高光時刻”。
2018年,他發現在某些特定領域,部分國際儀器巨頭壟斷市場,國內科研單位在儀器維修方面,長期處于弱勢地位。通過四處搜集資料,他發現了一組數據:2018年,全國共有1800余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其中1400多臺來自一家國外供貨商,僅有50臺為國產。占據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在儀器修護、維修等領域形成壟斷,出現肆意漲價、降低服務標準等。
在搜集資料期間,2018年12月17日,北京大學核磁共振中心向全國幾十家核磁用戶以及相關供應商發布郵件聲明,指出相關供應商大幅提高售后服務費用和零配件價格的行為,這份聲明發表后,獲得了科技工作者的共鳴。來自全國多所科研機構的用戶普遍反映存在相當嚴重的壟斷問題。這件事的發生讓藍閩波感到,他有必要盡快撰寫提案,讓這一現象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在2019年3月的全國政協兩會上,他遞交提案,建議對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部分供應商開展反壟斷調查,加強科研儀器領域反壟斷和采購人保護立法;建立科研儀器設備維修市場開放制度,建立定價協商機制。
那年全國兩會結束后,藍閩波回上海不到一周,兩位相關部委的領導便在第一時間與他聯系,和他商量提案建議的具體操作辦法。
那年4月,國家相關部委約談了供應商,最終對方承認錯誤,同意規范收費價格,并向第三方開放維修服務。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外公司的壟斷被打破了,一系列科研儀器設備維修的“霸王條款”消失了,國內科研單位、科研工作者的權益得到了維護。
得知這一結果后,藍閩波所在的高校分析測試微信群,有用戶發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反壟斷”的作用下,某設備的維修費用得到了大幅下降。“在群里,大家都很高興,因為節省了大量公共資金和維修的資金。這是最讓人滿意的‘提案辦理結果’。”他說。
筑牢實驗室安全管理“防火墻”
藍閩波曾擔任華東理工大學實驗室與裝備處處長,之后又擔任上海市功能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由于本職工作,他長期關注實驗室安全管理問題,并連續多年遞交提案。
“高校實驗室發生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燈下黑’。部分科研人員,天天和危險化學品打交道,時間久了,就習以為常,不把安全當回事了。”藍閩波表示,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關鍵在于有效的制度約束,光靠從業人員自覺自律是遠遠不夠的。
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藍閩波遞交提案,針對高校實驗室存在的安全意識薄弱的現象,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規章制度,完善各類安全管理辦法,推行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培訓和考試制度,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隊伍建設。
在一年后的全國兩會上,藍閩波再次針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發聲。他表示,隨著我國高校實驗室種類和數量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也愈發突出,希望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盡快出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或行業標準,進一步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自查督查機制,明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統一主管部門。
在各方人士的不斷呼吁下,全國開始啟動高?蒲袑嶒炇野踩珯z查,這項工作大大提升了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不過,藍閩波在每年帶隊的安全檢查中依然發現,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還存在系統性風險。
在2021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藍閩波遞交提案,建議由教育部與其他部委聯合組織課題,對我國現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進行梳理,制定我國高校實驗室的建設及產品準入標準,從而破解高校實驗室安全的系統性風險。
不久之后,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新要求、新規范出爐,這將進一步推動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少從事高?蒲邪踩芾淼耐,一看到藍閩波,就向他蹺起大拇指:“您就是藍老師嗎?您的提案我們都看過了,對我們的工作很有幫助!”
“安全管理永遠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藍閩波說,作為安全管理從業者,同時作為來自科技領域的政協委員,他會用好自己的“雙重身份”,繼續為這項工作多出力、多出主意。
委員履職也應有“航天精神”
更好發揮科研機構作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能源安全應用、專業碩士培養……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4年來,藍閩波一直通過各種途徑,為科教事業發聲。
“我提的建議,一直都來源于自己熟悉的領域,來源于日常觀察中發現的問題。”談起自己的履職心得,藍閩波認真地說。平時,他始終關注行業的發展趨勢、重大事件,以及相關重大政策措施的出臺,從中發現參政議政的線索。很多事情,他會一直惦記著,在辦公室中、在地鐵上、在各種會議的間隙,他常常會琢磨解決問題的對策,一旦有靈感了,就記在手機上。“俗話說,機遇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我平時積累了大量素材和想法,這樣一旦碰上某個時間節點,就能提出有時效性、有針對性的建議。”
在藍閩波看來,履行政協委員職責,除了要提高參政議政工作效率外,關鍵是要有責任心。
2017年3月8日,是全國兩會期間的委員休息日。那天上午,藍閩波抽空去了趟北京中國航天城,此處承擔著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指揮調度工作等,同時還是航天員選拔與訓練基地,是他向往已久之地。
在航天城中,他和幾位參觀者進行了交流。航天人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絲不茍的作風,都令他感同身受。
“我長期從事科研工作,對于這種嚴謹作風,有著高度的認同感。”他說,各行各業都需要弘揚航天精神,通過“靜下心來”,把這一件事做精做深,履行政協委員職責,也需要秉持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用心寫好“委員作業”。